栏目导航
最新推荐
联系我们
易明心理网 西山工作室
西 山易明心理咨询网 >> 心理咨询 >> 心理问题问与答 >> 怎样帮助她从丧夫三年的悲伤中走出来?
一方:
三年前我的朋友的丈夫因患癌症去世了,至今她仍然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
前一段,我给一个三年没联系的朋友打电话,当聊到她的丈夫时,她突然大哭起来,很久才平静下来说:他三年前 因患癌症已经去世了。当时我劝她不要太悲伤,事情已经过去,要从生活其他地方找寻乐趣。她连忙说她已经没事了,让我不要担心。后来,我去过她家几次,因孩子在外地工作,日常基本上一个人生活,已经退休了并没有继续接触其他工作,所以,感觉她平时没有沟通倾诉的对象,情感得不到很好的宣泄,很怕她因此患上居丧障碍。我该怎么帮她?如果今后遇到丧偶的咨询者,应该从何着手,怎样帮助她呢?
能介绍有关居丧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吗?
西山:
也许楼主无意间已经帮助你的友人卸下不少压力了。不妨直接跟她谈谈,不用忌讳已经发生过三年的事实。如果再谈起来,她还是这样情绪强烈,同时她的生活带有自弃自毁倾向,才能算她有心理障碍过不去。通常很大可能会是自罪感,就是觉得爱人癌症去世都是自己造成的。这种情况就需要心理援助了,否则她可能也活不长,甚至也会得病。如果下次谈起来,她的情绪反应变小了,并且在生活方式表现出对自己生命的爱惜,就无需担心,她会很好。
那么之所以三年后有这场大哭,可能是因为在爱人去世后的哀伤处理方面出了问题,没有及时适度宣泄,长期滞压了。出现这种情况,多数是丧仪不能完全自主、不恰当,屈服于社会压力了。每个家庭、每个个体对生命、亲情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,但丧仪却有着社会趋同性,属于大众消费文化范畴,痛失亲人的家庭心理能量很弱,往往因循俗套,使得本来旨在抚慰伤痛、有节制地宣泄悲伤、为新的生活方式做心理准备的丧仪并不完全吻合内心需要,以至酿成心理危机也是可能的。
咨询师无法干预风俗,但也不是无事可做。选择适当时机与丧亲家庭一起工作,帮助家庭成员处理亲人丧失带来的问题,协助创建丧亲后新的生活模式,还是可以做的。这属于家庭治疗的工作范畴。